location:>industry news

一栋新楼的秘密——莲花县消防大队教育扶贫纪实


在莲花县,有一栋楼,赓续着浓浓的爱意,让一群曾经彷徨的孩子沐浴着爱的阳光,在一个温暖的集体里茁壮成长;有一栋楼,凝聚着一群人民子弟兵默默牵挂,谱写了一曲新时期军爱民的“恋歌”。

 这栋楼有什么特别?

 莲花县消防大队教导员李新刚一语道破“天机”:“别小看这栋楼,它是我们消防部队为驻地服务的一个生动载体,更是全市消防官兵教育扶贫的生动缩影。”

 在李新刚的介绍中,这栋楼的前世今天逐渐明晰起来。

 原来,这栋楼名叫 “德仁苑”,坐落在莲花县县城的城北小学内。“德仁苑”于2007年由上海爱心人士援建并投入使用,期间,捐助方共投入建设资金30万元,学生生活、学习开支111万元;当地民政部门每年资助1至2万元,共资助10万元。招生对象主要是县内乃至全市的孤儿、单亲困难家庭孩子,共惠及200多个困难家庭,293名学生顺利完成了小学六年教育,使那些学习、生活困难,性格、习惯都存在缺陷的孩子得到了更多的关爱“德仁苑”的举办,被老百姓称为:社会真正的福利事业,困难家庭的福音。遗憾的是,2015年5月份,莲花县“德仁苑”管理责任单位城北小学得到上海“德仁苑”基金会通知,由于资金筹措困难,停止莲花县“德仁苑”的运行。当时在校的19名孤儿不得不回乡就读。

 那么,“德仁苑”又是如何与消防官兵“结缘”的呢?

 事情还得去年4月说起。有一天,李新刚晚饭后照例在营院附近散步。当行至城北小学门口时,他发现竟然还有学生住在学校里。小学有学生住宿?那孩子的安全保障做得到位没有?好奇的李新刚敲开大门进去问询。一打听,他才得知:原来这群孩子都是一些单亲家庭、贫困家庭的孩子,均由上海德仁基金与莲花县政府共同出资,放在城北小学借读、生活。

 从那时起,李新刚就把这群孩子记在心上了。当他不久后再次来到这里时,却获悉了一个令人揪心的消息:由于资金筹措困难,“德仁苑””的项目已经停办,孩子们也被送回各自所在乡镇。

 这些孩子以后的教育生活问题咋办?他们会不会有心理落差?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莲花县,到底还有多少类似的孩子需要帮助?心急如焚的李新刚在详细了解了“德仁苑”的运行后,立即向萍乡市公安消队支队党委做了专题汇报。

 萍乡公安消防支队党委书记、政委李长春听闻情况后,召开了党委会,并郑重表态:孩子们的事交给我们了!经过研究,支队党委决定举全支队之力,接过爱心接力棒开展精准扶贫,立足“政府领导、教育监管、消防牵头、社会共育”的理念,启动“警毓楼”项目。为此,萍乡市公安消防支队通过从支队、大队办公经费里压缩减少一部分出来,同时在全市消防部队启动“小兵大爱”“警毓楼”捐款活动,发动全市广大消防官兵自觉捐款,先后共筹得15万余元,并与学校商量,将“德仁苑”更名为“警毓楼”。

 “毓”是指地面自发生长的梳齿一般的嫩草,同“育”,“警毓”即“警育”,意寓为警民共建共育。2016年3月3日,“警毓楼”落地揭牌,“流浪”的孩子们又有了新家!

 走进“警毓楼”,但见窗明几净、整齐有序,院内一片生机盎然。“警毓楼”的主办单位为萍乡市公安消防支队,主管部门是莲花团县委、莲花县教育局,具体管理责任单位是莲花县城北小学,城北小学安排了一名副校长具体主管此项工作,各班主任主管本班随班就读的“警毓楼”学生。同时,莲花县公安消防大队为“警毓楼”学生建立了成长档案,定期组织去县医院开展健康体检,邀请市医院心理医师为孩子们开展心理疏导,工作日组织一名战士利用晚上时间辅导学生学习。全市消防警官通过一对一结对帮扶的形式,为“警毓楼”贫困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、温暖的学习生活环境。

 另据介绍,“警毓楼”的招生对象主要是莲花县内乃至全市的孤儿、单亲、离异等困难家庭孩子,招生程序为:团县委、莲花县教育局下发通知,由各乡镇、村干部以及学校摸底推荐人选,再经团县委、县教育局初审,统一组织体检等程序。”警毓楼”学生的日常学习由城北小学负责管理,根据学生的就读年级安排在城北小学随班就读,晚上由生活老师照看辅导,节假日由学生的监护人接回家。截至目前,“警毓楼”已经接收了有28名家庭情况特殊的贫困学生。

“我们不仅在物质上保障孩子们的健康成长,更注重帮助他们培养和建立健康向上的人格。”李新刚介绍,大队还专门从萍乡市医院和莲花县妇幼保健院请来心理咨询师、护师给孩子们上课,关注他们的心理、生理卫生方面的健康。

 对于孩子们的变化,“警毓楼”的专职生活老师冯小燕、刘小红最有发言权。她们告诉笔者,来到“警毓楼”的3个月里,“孩子们的笑脸多了,和人交流的话语也多了,学习成绩也逐步有了提高”。

 赠人玫瑰,手有余香。从“德仁苑”到“警毓楼”,这仅是一个名称的更改,但大楼无言、人间有情,一颗颗拳拳之心从未改变,洒向孩子们身上的爱没有变!

网站地图